通知由新浪微博认证网友"侍话画"发布,文件截图中写道该发射源"社会公众一旦接触,可能会引起辐射伤害",要求江苏省卫生厅直属有关医院迅速通知门急诊相关科室。
通知中称,辐射伤害急性期症状主要是神经和胃肠道功能改变,表现为乏力、不适、食欲减退等;受照剂量较大的,表现为头晕、恶心、呕吐、白细胞减少、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;如果局部照射时间较长,皮肤会呈焦样改变。
5月10日,南京市环境保护局官方微博南京环保发快讯称"丢失的放射源已锁定并采取安全措施"。文中称,2014年5月7日,天津宏迪工程检测发展有限公司在位于浦六北路188号的中石化第五建设有限公司院内进行探伤作业期间,丢失用于探伤的放射源铱-192一枚。
接到企业报案后,环保部、省环保厅、南京市政府领导立即作出重要批示,按照《南京市辐射事故应急预案》,省、市、区政府公安、环保、卫生等部门成立专项处置小组,全力以赴查找放射源,5月10日上午10:30锁定放射源在2平方米范围内,并采取安全措施,专业人员正组织回收。
到目前为止,未发现有人员受到辐射损伤。相关部门正在周密排查可能近距离接触放射源人员,做好医疗观察,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■名词解释 铱&铱192
铱元素本身没有放射性,现在的用途主要是制造高级金笔的笔尖,还有用于科研的坩埚和用于制作科学仪器、热电偶 、电阻线等。铱192和铱是同位素,但铱192是放射性同位素,两者的区别在于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不同,所以导致一个有放射性而一个没有。
(来源:半岛网-半岛都市报 2011年3月19日)
相关新闻| 探访青岛放射性核素 豆大“铱”能轻松穿透钢板
接连穿过两道厚厚的铅门,又在迷宫一样的走廊里转了一圈,记者面前出现了一个铅制的保险箱。在保险箱里有一个暖壶大小的贫铀罐,这里面就装着“铱192”,一种放射性核素。18日,记者经过多方联系,终于获准进入一家企业的实验室,近距离探访放射性核素的存放和使用情况。根据企业的档案显示,这里有权利接触“铱192”的21名工人,一人一年最多接受0.44毫西弗的辐射量。而一个一天抽20根烟的人,一年受到的辐射量能达到0.5毫西弗。
■保管 放射源藏在“迷宫”里
3月18日,记者经过多方联系得知,岛城一家企业的实验室里存放着一种放射性核素——“铱192”。由于以前外地曾发生过“铱192”被盗事件,记者在答应不透露这家企业名称和厂址等种种条件下,终于获准探访这个神秘的实验室。
在前往实验室的路上,该企业质检部部长王云告诉记者,他们企业主要生产一种密封仪器,需要利用“铱192”照射仪器,以便看出仪器接缝处有没有缝隙。“就像医院给患者拍X 光片一样,我们就用‘铱192’给机器拍片、验伤。”王云说,他们是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所购进的“铱192”,“我们用‘居里’这个单位计量‘铱192’的活度,一次购进60居里的‘铱192’。放射性核素都是要不断衰变的,‘铱192’大约每75天就衰变一半,我们一般用到8居里时就不再用了,就要把‘铱192’移交给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所处理。”
王云将记者引到一处铁门前,打开后记者发现这道门足有15厘米厚,中间全是铅板,“这道门就重18吨。”王云说。大门里面就是实验室的操控台,旁边有一道小门,有10厘米厚,也是铅制的。走进小门,里面是一道迂回曲折的走廊,走到尽头转弯后发现下一段走廊的方向正好相反。“这就是迷宫走廊,这样设计都是为了安全。”
■威力 黄豆大小轻松穿透钢板
在“迷宫”里转了5分钟,记者眼前出现了一个面积大约有150平方米的大厅,大厅里墙壁上一台仪器发出的红色光格外耀眼。“这台仪器就是报警器,如果发现屋子里的辐射量超标,就会立即显示在实验室的操控台上。”王云说。
“‘铱192’就放在这里。”王元指着一个银色的保险柜告诉记者。这个保险柜与各个单位财务室常见的那种保险柜大小差不多,但这个保险柜是铅制的,里面只放着一个银色的罐子。“这就是贫铀罐,能屏蔽吸收辐射,这个罐子里放的就是‘铱192’。”王元说,这里面装着60居里“铱192”,也就黄豆那么大。
小小的“铱192”威力有多大?“51居里的‘铱192’,隔着1.5米的距离照射32毫米厚的钢板,40分钟后,射线就能穿透钢板。”王云对记者说。
■监测 工人辐射量每天有记录
王云说,当记者近距离观察保险柜时,就已经受到了“铱192”辐射,要是靠近贫铀罐,辐射量更大。“接触保险柜应该是30毫西弗,接触贫铀罐就得50毫西弗。”王云说。
记者了解到,这个实验室里共有4名工人,他们天天都要负责把检测仪器的设备安装到贫铀罐上。而工厂里能接触到“铱192”的人共有21名,他们每天上班时都要在衣服里别着一台名叫个人剂量仪的仪器,此外,实验室里的4名工人身上还要佩戴一个报警器。“个人剂量仪记录一个工人每天接受到的辐射量,无论是‘铱192’的辐射还是自然界的天然辐射,它统统记下来,每三个月一汇总,这样就能知道这名工人在3个月里接受了多少辐射量。报警器是专门给进入实验室的人准备的,一但发现空气中的辐射过高,报警器就会响。”王云说。
在企业质检部,王云随意抽出一份监测报告。这份报告显示,在3个月中,这21名员工的个人累计辐射量最多达到0.11毫西弗,最少的0.01毫西弗。“我们天天干这个,一个人一年最多也就接受0.44毫西弗的辐射量。而一个一天能抽20根烟的‘老烟民’,一年接受的辐射量最少也有0.5毫西弗。”王云说。
■人物 与“核辐射”打了25年交道
王云告诉记者,他从16岁起就被工厂安排操作电离射机,开始与放射性核素打交道。“说实话,我当时要是不害怕那是装的,家里老人也害怕,大家都劝我别干这个活了,万一被辐射出病来怎么办。”王云坦言自己也动摇过,但又怕老工人们笑话,他就硬着头皮干下去了。
“那个年代也没有现在这么多防护措施,干了半年后,我一查体,发现自己身体很好,这才逐渐不担心了。”王云说,给他们这种特殊工作工人安排的体检项目很多,尤其是对血液的检验,比其他工人多出好几项,一连测了这么多年,他身体都没有发现什么问题。“我今年41岁了,与放射元素打了25年交道。我直到去年才检查出有轻度脂肪肝,这是唯一一次体检中发现异样。”
“所以我说,不是一接触到核辐射,人就会得病。多去了解它,就会发现它并不可怕。” 文/图 记者 李兵 实习生 刘彬
(转载搜狐网)